“程门立雪”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求学图景,也成为了尊师重道的典范。但你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吗?他们为了求学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讲述的是两位饱学之士, 游酢(yòu cù) 和 杨敬(yáng jìng) ,千里迢迢前往洛阳拜师求学的经历。他们心心念念的老师,正是当时声名远播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程颐 。

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与他的哥哥程颢都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兄弟开创的学派被称为“洛学”,在当时影响深远,吸引了无数求学者。
游酢和杨敬慕名来到程颐的住所,想要拜他为师。然而,彼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更不巧的是,程颐正在家中休息,大门紧闭。为了不打扰老师,二人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
鹅毛般的大雪不停地飘落,渐渐将他们的衣帽和身体都覆盖了。凛冽的寒风吹过,更添几分寒意。然而,游酢和杨敬始终站立不动,耐心等待着,丝毫不觉得难熬。
也不知过了多久,程颐终于从睡梦中醒来。当他推开房门,看到门外积雪盈尺,而两位求学者却依然伫立在风雪中时,心中大为感动。
程颐连忙将游酢和杨敬请进屋内,询问来意。二人表明了求学的愿望,并表达了对程颐学识的敬仰之情。程颐被他们的诚心所打动,欣然收下了这两位弟子。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成为了千古美谈。它不仅体现了游酢和杨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敬,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质。
“程门立雪”的影响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是因为它所传达的精神内核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对教育的启示: “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求学需要谦虚、执着和耐心的精神。真正的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长的尊敬。
对师德的引领: 程颐面对风雪中求学的弟子,没有丝毫的傲慢和敷衍,而是被他们的真诚所感动,体现了一位优秀教育家应有的师德风范。
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程门立雪”的故事倡导了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这种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程门立雪”的精神,以谦虚的态度对待知识,以真诚的敬意对待师长,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