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赏析:田园风光与民生疾苦的交织

白居易的《观刈麦》是一首描写农村劳作场景的五言古诗,诗中既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繁忙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思。

诗歌开篇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点明了农忙时节的辛苦。农民一年到头没有闲暇,尤其在农忙的五月,更是加倍辛苦。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描写了夏夜南风吹过,麦田一片金黄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则是描绘了农民辛苦劳作时的场景:妻子和婆婆带着饭食,孩子们带着水壶,为田里的劳作人送去食物和饮料。 这些细节的描写,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家庭的温暖。

观刈麦翻译

诗歌的第三、四句“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更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最后两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将诗歌的主题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 这两句诗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更要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疾苦。

《观刈麦》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田园风光与民生疾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对农民劳作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读来让人深思。

白居易《观刈麦》的翻译:

田野人家一年到头少有闲暇,到了五月人们就更加忙碌了。

昨晚南风吹起,麦田一片金黄。

妻子和婆婆带着饭食,孩子们提着水壶,到田里给劳作的人送饭。

汗水滴落在麦田的泥土上,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结晶。

谁知道盘中的食物,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作得来的呢?

拓展:

《观刈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辛劳,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社会现实。在古代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诗人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农民的重视,以及对粮食生产的珍视。

此外,《观刈麦》这首诗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更要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疾苦。 在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粮食的来之不易,更不能忘记农民的辛苦劳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07-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2658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