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师生情谊画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你知道这则故事的主角是谁吗?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杨时 和他的朋友 游酢 。杨时早年师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学成之后,他又带着游酢一同前往洛阳拜师,希望得到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颢的指点。然而,当他们到达程颢的住所时,程颢已经逝世。

悲痛之余,杨时和游酢并没有放弃求学之路,他们决定拜程颢的弟弟、同样是著名理学家的 程颐 为师。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杨时和游酢前往拜访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家中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便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渐渐地将杨时和游酢的身影淹没。直到程颐醒来,推开房门,才发现门外站着两个已经被大雪覆盖的“雪人”。
程颐被杨时和游酢的诚心深深打动,便接纳了他们,并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们。杨时最终不辜负期望,学成之后,与老师程颢、程颐以及自己的老师周敦颐被后世并称为“北宋五子”,对宋代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程门立雪”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并被后人奉为佳话,是因为它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首先,它体现了求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敬。 杨时和游酢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只为求得真知。在风雪中长时间的等候,更体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虔诚。
其次,它也展现了老师诲人不倦、倾囊相授的精神。 程颐被杨时和游酢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不顾年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他们,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程门立雪”的故事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为人处世,都要有 谦虚好学、尊师重道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拓展:
除了“程门立雪”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关于尊师重道的成语和故事,例如“ 子贡结庐 ”、“ 负薪挂角 ”等等。这些故事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尊重老师,热爱学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