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出自于孔子《论语·公冶长》,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你真的理解它的含义吗?“敏而好学”的下一句又是什么,它和上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句古训背后的深刻内涵。
“敏而好学”:学习的态度

“敏”指的是勤奋、反应快,“好”指的是爱好、喜欢,“学”自然指的是学习。 “敏而好学”指的是学习时要勤奋,要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反应要快。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的态度,只有对学习保持热情,勤奋刻苦,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不耻下问”:学习的方法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不耻下问”。“耻”是羞耻的意思,“下问”指的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对方地位、年龄或学识不如自己,就羞于向他们请教。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要谦虚谨慎,不耻于向任何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的真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们阐述了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态度和方法。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真谛,取得进步。
终身学习:在信息时代保持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仅凭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 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古训,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社会淘汰。 同时,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