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是一首饱含着诗人晚年心境的七言律诗,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描绘了秋风萧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身处乱世、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1. 诗词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诗词解析
(1) 环境描写:
前两句描绘了秋风萧瑟的景色,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风急天高猿啸哀”:秋风劲吹,天空广阔,猿猴哀鸣,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渚清沙白鸟飞回”:江边水清沙白,飞鸟回旋,更增添了几分荒凉之感。
(2) 心情抒发:
后六句抒发了诗人身处乱世、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江水奔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漂泊异乡,饱受病痛折磨,孤独地登上高台,抒发了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满头白发,身体衰弱,只能借酒消愁,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3. 艺术特色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落木萧萧下”与“长江滚滚来”对比,将“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诗歌的结构严谨,首联点明时间地点,颔联描写景物,颈联抒发感情,尾联总结全诗,层层递进,结构完整。
4. 诗歌的启示
《登高》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杜甫晚年饱经沧桑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中的“落木”与“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梦想。
5. 拓展:
《登高》这首诗歌,不仅是杜甫个人心境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乱世景象的缩影。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目睹了这一切,自然会心怀悲愤。他的诗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状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歌,充满了悲凉的气氛,但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坚韧的精神,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