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通史,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的通史。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将过去发生的一切串联起来,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演变轨迹,理解今天世界的形成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编年体?

其实,历史的写法有很多种,比如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国别史(以国家为中心)、专题史(以某个特定主题为中心)等等。但编年体通史,却有着它独特的优势: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事件,让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到历史的脉络,知道哪个事件发生在哪个时间,它又对后续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避免割裂,全局把握:其他类型的历史书往往会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容易忽略历史的整体性。而编年体通史则试图将所有重要的事件都囊括进来,让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便于查找,考证溯源:当你想了解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时,编年体通史能帮你迅速找到相关信息,并进行考证溯源。
编年体通史的写作特点,那可就多了!
它可以像一位严谨的史官,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重要事件: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大帝继位马其顿国王。
>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
>
>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战役,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帝国。
它也可以像一位博学的学者,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
> “高加米拉战役不仅仅是亚历山大大帝军事生涯中的辉煌一笔,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转折点。此战之后,希腊文化开始大规模地向东方传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还可以像一位生动的讲述者,用鲜活的语言还原历史场景:
> “想象一下,在广袤的平原上,两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对峙。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如同一座移动的堡垒,缓缓向前推进。而波斯军队则以其数量优势,试图包围并摧毁敌人。战鼓雷鸣,喊杀震天,箭矢如雨,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决战!”
当然,好的编年体通史,绝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件。它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重要的事件:历史事件浩如烟海,编年体通史不可能全部记录。作者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选择那些真正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还原历史的真相:历史往往充满了争议,不同的史料之间也可能存在冲突。作者需要仔细甄别史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3.进行深入的分析:仅仅记录事件是不够的,作者还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语言生动有趣:历史不是枯燥的,它可以非常生动有趣。作者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编年体通史的种类,可不少呢!
按地域划分:有《中国编年体通史》、《欧洲编年体通史》、《世界编年体通史》等等。
按时代划分:有《古代编年体通史》、《中世纪编年体通史》、《近现代编年体通史》等等。
读编年体通史,有什么好处?
读编年体通史,就像拥有了一张历史的地图,能帮助我们:
构建完整的历史框架: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认知。
提高历史素养: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拓宽自己的视野。
读编年体通史,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选择权威的版本:不同的编年体通史,其质量可能参差不齐。要选择那些由权威机构或学者编写的版本。
结合其他史料阅读:编年体通史只是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还需要结合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阅读,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带着思考阅读: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书中的观点,要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阅读,形成自己的判断。
举个例子,说说编年体通史的魅力!
比如,你想了解“二战”的爆发原因,通过编年体通史,你可以迅速找到以下信息:
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德国被强加了苛刻的条件,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各国的社会矛盾。
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推行扩张政策。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二战”爆发的脉络:凡尔赛和约的压迫、经济危机的冲击、希特勒的野心,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总之,编年体通史是一部了解世界大脉络的百科全书。它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让我们能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开阔自己的视野,不妨从阅读编年体通史开始吧!它绝对是你探索历史奥秘,了解世界过去的理想选择!
评论